【校长公益讲座】清华彭林教授:礼治和德治相表里,礼乐引导人内外兼修

12月22日,第十期校长公益讲座之“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”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彭林教授主讲,从周文王到陈寅恪,从《礼记》到《曾国藩家书》,从中国到西方,彭林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现场实际指导,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礼乐文明。

    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老师介绍了彭林教授,他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,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。著作有《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》、《〈周礼〉史话》、《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》、《彭林说理》、《〈周礼〉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》等。

彭林教授现场示范

    彭林教授首先提出,“中国文化以‘人’为中心”。他从“轴心时代”东西方及印度迸发出的伟大思想文明开始阐述,三大轴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中心,而中国文化便是以“人”为中心。他以梁思成先生的《半个人的时代》,引出人与兽的区别,当人类完成身体的进化之后,更需要注重的是心灵的进化,而“礼”则应运而生。

 
    “是故圣人作,为礼以教人,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。”——《礼记》
 
    彭林教授接着讲到“周公制礼作乐的‘德治理念’”。以王国维先生的《殷周制度论》,引出商周两代,有德与无德的对比。纣王荒淫无道,奢侈残暴,并沿用血腥的人殉制度。而周公作礼乐,以德治国,大化天下,“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脯”,终得以“天下归心”。
 
    “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——《尚书》
 
彭林教授与老古书屋书友现场互动
 
    彭林教授强调,“礼治”和“德治”相表里,礼乐引导人内外兼修。做到内外兼修 ,修身为外,修心为内,他引用了《大学》中的“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”,指出进行修身之前,需要我们先正心明理。之后他引用了《大学》中的“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”,肯定了太湖大学堂对于孩子的静定教育。
 
    “乐由中出,礼自外作。”——《礼记》
 
认真聆听讲座的孩子们
 
    彭林教授提出做到“礼”的四字诀——“敬、静、净、雅”,这也恰巧与大学堂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相吻合。彭林教授对南怀瑾老师非常敬佩,称赞到看南老师的书“受益终身”,也对大学堂孩子们的礼貌赞誉有加。本次讲座,太湖大学堂老师们和三年级以上的大部分孩子都有幸现场聆听,部分老古书屋书友也莅临现场并与彭林教授互动学习。最后,彭林教授还为太湖大学堂题字。
 
    “礼乐皆得,谓之有德。”——《史记·乐书》